物流业既是能源消耗大户,也是碳排放大户。近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绿色物流发展报告(2023)》显示,我国物流业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9%左右,据测算,货物运输及配送活动、装卸搬运及仓储活动、辅助物流活动是物流业碳排放的三大来源。

  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我国“双碳”目标的落地,物流行业、供应链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巨大。绿色低碳也成为物流企业参与竞争、打造品牌、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砝码。南都记者近期调研分析多个物流企业了解到,在环境议题上,多家企业已经把绿色管理覆盖物流全生命周期,创新科技的应用正令碳足迹有迹可循。在社会议题上,过去一年,快递企业通过助农、助残、助困、助学等途径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治理议题上,全行业ESG管治水平不断提升,公司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管理体系日益受到重视。

  12月21日,南方都市报将在上海举办“2023责任中国·ESG创新发展论坛”,基于南都课题组调研结果编撰的《2023责任中国ESG创新趋势调研报告》将在现场发布。

  有观点认为,从目前一些物流企业ESG报告披露的信息来看,仍存在减碳目标未能量化、停留于喊口号的阶段;一些关键指标缺乏数据支持,个别案例多、整体进展少的情况;以及绿色营销明显等问题。有业内人士对南都记者指出,当前,ESG管理已经成为全面考察一家上市公司的重要指标,有助于改善整个公司的治理结构,不过现阶段尤其在践行社会责任和绿色低碳上,物流企业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平衡统一。

1

环境篇

  在响应国家“双碳”目标上,快递物流企业所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在他们遍布全国的交通枢纽、货场站、仓库、运输路网、包装、信息处理、取派末端等各环节,碳排放因子无处不在,这些也是节能减排降碳的关键所在。如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是摆放在整个行业面前的长期课题。

  部分物流企业碳排放可实时核算

  当前,各大快递公司普遍将低碳理念贯穿于日常操作各环节,实现覆盖物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管理。例如,在揽配环节,加大电子面单、可循环包装、自助末端收寄设备的推广使用,减少人力上门;在中转环节,大力采用智能分拣设备,减少缓冲物和封装胶带等耗材用量;运输环节通过优化常规干支线行车路线和班次、推广新能源汽车取代燃油车,以及推广高运力牵引车和挂车,同时辅以数字化管控工具等方式来节能减排。

  南都记者统计上述举措发现,通过加大新能源、智能化、数字化、轻量化装备的投入,借助智慧路由系统、区块链技术等一系列科技手段降本增效,已成为物流行业践行“双碳”的主要方法。值得关注的是,利用技术实时计算碳排放成为一大亮点。

  未来,碳排放计算有望在更多物流企业中落地。11月底发布的《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到:积极推进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稳步有序扩大覆盖产品范围。引导碳足迹管理与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交叉融合。充分发挥碳足迹管理对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鼓励龙头企业根据行业发展水平和企业自身实际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制度,带动上下游企业加强碳足迹管理,推动供应链整体绿色低碳转型。

  【典型案例】

  1、顺丰打造了数智碳管理平台——丰和可持续发展平台,可实时核算企业端到端环节碳排放,实现设定碳目标达成情况的实时监控。资料显示,顺丰借助“丰和平台”的碳排放计算模型,帮助某服装行业品牌客户减少碳排放30.5吨二氧化碳当量。

  2、京东物流研发一期供应链碳管理平台SCEMP,为某快消服饰品牌建立碳账户,针对性地解决该品牌电商B2B场景下温室气体(CO2,CH4,N2O 以及尿素等)碳足迹的计算以及脱碳路径。

  “碳中和”产业园利用光伏绿电减排

  物流园区作为物流各类业务集聚的核心单元,集成了多种物流运输方式、运转形态和操作设施,是物流业碳中和的核心。以园区作为碳排放管理单元,形成自身运营碳中和的解决方案,并进一步利用光伏绿电实现节能减排的做法,在物流行业中正日益普及。

  广东省物流与供应链学会副秘书长、广州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广海对南都记者分析称,能源是物流企业在运作中间,成本开支最大的一个地方,而光伏恰恰是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的一个突破口,既能降低企业的成本,又能起到很好的低碳示范作用。不像有的低碳方案在短期内执行所需的成本比较高,推进就会有难度。“我们现在也在做各种新能源形式的碳排放分析,有些项目从单个应用的角度确实可以节能,但从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来看并不一定有优势,还有待技术进步和持续研究。”

  【典型案例】

  1、京东物流位于西安港务区的西安“亚洲一号”智能产业园是我国首个“碳中和”产业园。据悉,该园区内屋顶配备了光伏发电设备,所产生的绿色电力白天可供园区办公照明使用,夜间可通过“汽车+车棚+充电桩+光伏”的项目试点,为电动新能源车充电。

  2、菜鸟地网已在杭州、广州、上海、武汉、东莞等地建设光伏园区达9个,总光伏装机容量约34MW,可发电量年平均约3400万度,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3万吨/年,约等于植树造林45公顷。

  3、圆通今年在广东揭阳、杭州、上海等多地集运中心陆续投用光伏发电项目,铺设面积超4万平方米,减排4000多吨。圆通上海集运中心光伏发电站于9月并网使用至今,已累计发电十余万千瓦时。据统计,该中心光伏发电站全年可减少836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上海中心屋顶上种了8.4万棵树。

  快递包装回收潮流行

  对于消费者而言,包装的可循环回收再利用,是参与绿色物流最直接的方式。长期以来,快递企业通过大力倡导并推广电子面单、鼓励使用“瘦身胶带”、循环中转袋、循环快递包装盒等绿色低碳包装,让全民参与绿色物流,助力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运营方式和快递消费模式。快递包装标准化、循环化、减量化、无害化已成为大势所趋。

  根据2023年国家邮政局提出实施绿色发展“9218”工程,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低碳转型,到年底实现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达到90%,深入推进过度包装和塑料污染两项治理,使用可循环快递包装的邮件快件达到10亿件,回收复用质量完好的瓦楞纸箱8亿个。全系统全行业按照“禁、限、减、循、降”治理路径,推广电商快件原装直发,推进纸类包装回收复用,快递包装“四化”水平稳步提升。

  “在践行社会责任和绿色低碳上,现阶段物流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更多是如何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平衡统一,尤其是行业仍然处于竞争内卷的情况下,如何既能降本增效获得利润,又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刘广海对南都记者指出,大企业对双碳往往有较为系统的研究和策略,中小企业目前更多是“边走边看”。物流行业整体的双碳战略推进有赖于三方结合:政府的引导、民众的认知教育、企业的践行,是个长期的过程。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在12月举行的第一届绿色物流与供应链发展大会上谈到,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我国“双碳”目标的落地,物流行业、供应链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潜力和空间巨大。对于中国绿色物流和供应链发展,他建议:一是标准先行,强化规划引领和顶层设计;二是创新驱动,推动科技攻关和行业应用;三是管理升级,促进能效提升和机制转变;四是协同共赢,打造绿色供应链生态圈。

  【典型案例】

  1、菜鸟开发了符合不同行业特性的简约包装的方案,从源头上减少纸箱使用,积极推广原箱和旧包装发货,据测算,1年内合计减少包装材料用量超18.4万吨。菜鸟还连续7年推进包装回收,通过换鸡蛋、领取回收金等方式,鼓励消费者参与纸箱回收。

  2、圆通牵头承建的物流信息互通共享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则联合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长三角流通经济创新研究中心开展快递循环包装应用发展研究,形成《快递循环包装应用发展研究报告》,于2022年12月中旬顺利通过评审。

2

社会篇

  快递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经济发展与消费活力的“晴雨表”。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基于遍布全国的运输流通网络,以及链接政府、企业、行业协会、上下游供应商、消费者等众多利益相关方的资源优势,令其能更好地参与医疗、就业、救灾、环保等多类公益活动。南都记者梳理注意到,过去一年,快递企业通过助农、助残、助困、助学等途径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支持公益慈善。同时发挥新业态作为就业“蓄水池”的作用,以平等、开放、包容的态度吸纳人才,完善员工福利,保障快递员权益。

  快递进村助力乡村振兴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有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多次将发展农村物流、实施“快递进村”工程,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放在重要位置。近两年,快递企业也纷纷从网络布局、政策扶持、资源整合、渠道搭建等方面推动快递进村、助农。现阶段,主要快递企业的乡镇覆盖率基本达到90%以上。

  【典型案例】

  1、2022年,京东物流与河北柏乡政府签约“京东物流(柏乡)农产品智能产地云仓项目”“京东农场麦客六零基地项目”,实现“1+2+N”模式,即一个云仓、两个京东农场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双方未来计划共同建设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与智能产地仓,为农产品提供清洗、加工、预冷、烘干、分级包装、仓储、配送等服务,解决农产品向外销售“最初一公里”问题,促进农民增收。

  2、韵达等企业创新快递进村模式,采取“社区团购+共配+快递”多方相结合、主动对接商务流通企业进村商品、“快递末端+”赋能发展等方式,实现村级站点的稳定运营。

  3、圆通则通过快快合作、邮快合作、交快合作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4、申通快递打造旗下生鲜特产平台“申鲜生活”,专注于为农产品上行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据悉,该平台现有客户超过2000万,累计服务农产品品类超过200种,帮助农民增收超过千万元。

  5、德邦利用“邦安选”“西北农鲜生”等自有电商平台及公司内部直播平台,将各地农产品上架,助力产品外销。

  参与公益助学、助残、救灾

  公益慈善是物流企业践行社会责任不容忽视的一大板块。近年来,扶贫、助学、助残、医疗、应急物流等,都成为物流企业开展公益项目、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所聚焦的主要领域。顺丰、菜鸟、申通、圆通、满帮等企业均设立了专门的公益基金以投入各类公益项目中。

  隐山资本合伙人董中浪在近期举行的第26届中国供应链技术与管理发展高级研讨会上谈到,疫情推动了电商/全渠道供应链进化,新的机会出现,也凸显供应链和物流基础设施的重要。在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已成为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考虑。物流在构建韧性、安全和可控产业链供应链里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典型案例】

  1、顺丰在2012年启动了莲花助学项目,到2022年的10年间,该项目总投入3182万元,共计资助/奖励困境学生13089人。

  2、上海韵达公益基金会在2019年发起“韵·苗”助学项目,截至2022年底,已先后为上海、四川、新疆、河南、青海等地的八百余名家庭暂时遇到困难、品学兼优的学子提供资助。

  3、圆通速递与中国残联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圆梦行动”项目,为残疾人及其家庭提供2万个就业创业岗位,打造互联网经济新业态下残疾人就业创业、共富新模式。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圆通全网吸纳残疾人9000多人,与23个省份签订圆梦助残行动战略合作协议,建设圆梦家园门店近5000家,并组建了北京、杭州两个残疾人共享客服中心。

  4、截至2022年7月,申通快递已为102位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属提供了包括话务客服和在线客服在内的多种工作岗位。

  5、菜鸟与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等17家公益组织机构签约合作,为这些组织提供完整的应急物流解决方案。今年5月,菜鸟公益物资追踪系统面向国内公益组织开放使用,据悉,这将用于支持公益组织应对突发事件,提升社会救援响应速度和公益物资流转效率。

  保障快递员合法权益

  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可持续的人才供应链,是支撑一家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内驱力。而物流业务覆盖面庞大,职位类型多元、聘用形式多样、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快递员职业归属感不强、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劳动强度与工资收入不匹配、人员流动性大,这些都是物流企业在人才管理方面需要面对的挑战。

  近年来,社会各界高度重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维护工作。2021年,交通运输部、国家邮政局、全国总工会等七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对快递员群体劳动权益保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自此后,快递员权益保护按下“快进键”。南都记者梳理发现,各企业普遍在保障员工权益和助力员工发展方面设计了相对完善的机制与规划。

  【典型案例】

  1、中通成立了快递员权益保护专项部门“蓝蜂项目部”,从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职业培训等方面建立健全快递员权益保障体系。2023年5月中通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小哥权益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覆盖针对全网中通一线员工的“四大保障”——收入政策保障、关心关爱保障、创业赋能保障和风险防范保障,并将为全体快递员购买的意外伤害保险保额提高到20万元。

  2、申通通过设立爱心救助基金,对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的申通网点,患重大疾病的申通快递员工进行困难补助。据了解,自设立爱心救助基金以来,申通共救助困难网点公司及员工70多人/次,累计救助金额超过700万元。

  3、2022年,安能物流通过太平洋保险公司推出“能哥保”产品,为各类一线员工购买雇主责任险,提供意外伤亡、意外医疗等多项保障,累计最高保额可达108万元。

3

治理篇

  近两年,主要物流公司均不断提升ESG管治水平,逐步搭建“董事会—ESG委员会—ESG工作小组”的多级治理体系,以进一步加强对可持续发展工作的系统性、规范化管理。完善的治理体系在提升公司整体运营效率的同时,还有助于构建品牌形象,从而进一步扩大一家企业在行业层面、公众层面以及投资领域的影响力。

  董事会下设ESG委员会

  南都记者注意到,顺丰、菜鸟、京东物流、中通、韵达、安能物流均在董事会下设ESG委员会,负责协助董事会检视并评估公司ESG整体的制定和实施,监督检查公司ESG治理活动相关事宜的识别、重要性评估、气候变化等重要议题的管理,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效落实。ESG工作小组则是ESG政策的主要执行机构。

  当前,顺丰、菜鸟通过设立四级可持续发展管理架构,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策略制定、定期评估以及相关风险的管理奠定稳固基础。ESG治理体系也不断随时而变。

  【典型案例】

  1、2022年,顺丰董事会战略委员会新增可持续发展监管职责,将ESG专业管理工作提升至公司治理层。

  2、去年,京东物流在公司ESG专项工作组的基础上升级架构,正式成立ESG 管理委员会,以健全董事会及高管对ESG事宜的问责机制。ESG目标还与业务考核挂钩。京东物流将ESG目标设定跨度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明确了至2030年前各业务条线协同参与的ESG目标体系。

  3、中通快递在其2022年社会责任报告中提到,董事会探讨的重要ESG议题,包括碳目标、气候风险识别等,进一步明确未来ESG工作目标,并将ESG目标达成情况与董事会成员薪酬挂钩,以及时准确的现状分析,定期调整策略,制定改进计划,使ESG战略在中通快递运营中有效运转。

  隐私面单为个人信息披上“保护衣”

  随着我国日均快递业务量超3.3亿件,大量用户的寄递信息能否得到妥善保管避免泄露,成为全行业需要应对的重要挑战。推广隐私面单成为最主要的一种形式,来自国家邮政局最新信息显示,截至今年9月,全行业隐私面单日均使用量突破2.5亿单,基本实现邮件快件隐私运单“应用尽用”目标。此外,各家都制定了各自的信息安全管理办法,构建事先预防、事中监控和事后追溯的全过程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公司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管理体系。

  【典型案例】

  1、今年以来,顺丰持续推进隐私运单工作,将用户电话号码中间隐藏位数由4位提升至6位,同时对姓名和地址信息进行保护。

  2、中通快递通过业务流程优化、派件员APP升级等措施,已完成自有渠道隐私运单100%覆盖,全网隐私运单使用率达76%。

  3、京东物流上线“微笑面单”,从包裹生成时就利用技术手段以笑脸替代用户手机号部分数字,从而保护用户隐私。

  廉洁教育被纳入供应链治理

  廉洁合规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物流行业涉及的业务范围广、环节多、链条长,采购、运营、网络运营、市场等职能部门是贪腐“重灾区”,最常见的就是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这也引起了相关企业的重视,在许多公司内部,廉洁教育宣导已被摆在公司治理的重要位置,覆盖面不仅涉及公司内部高管、员工,还面向外包人员、承包商、供应商。

  南都记者留意到,基于上述背景,“供应商管理体系”是诸多物流企业内部治理的重点之一。

  快递行业专家赵小敏对南都记者表示,ESG管理这几年比较流行,主要的证券交易所都在大力推广,比如深交所和上交所要求各家公司每年都要发布ESG报告,这在投资圈也引起较大关注,这会构成对一家公司全面考察的一个关键指标。从上市公司的角度来讲,做好ESG管理,对一家公司做好信息和会计相关数据报表的公正和透明度管理,完善与媒体的沟通等都会有非常大帮助,有助于改善整个公司的治理结构、提升行业前瞻性,并让一家公司更加注重可持续、长远的发展。

  【典型案例】

  1、圆通的供应商管理全流程涵盖了供应商开发、准入、供应商考核和退出几方面,并将供应商等级依据评分分为S、A、B、C、D五级,其中被评为D级的会被剔除出供应商资源库,被列入不合格供应商名录。

  2、德邦也建立了供应商绩效考核机制,根据供应商资质与交付能力、廉洁诚信等方面的表现,并结合自身业务规划、战略目标,对供应商进行评分遴选,严格执行供应商考核并落实奖惩,在保证评估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实施优胜劣汰。

  出品:南都政商数据新闻部、上海新闻部